专业号

简介

  一、草海保护区概况
 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顶端的乌蒙山麓腹地,贵州省西北边缘中国“阳光城”——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南侧,地理坐标为北纬26°47′32″~26°52′52″,东经104°10′16″~104°20′40″。草海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,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我国第一批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。草海保护区面积96 km2,其中常年湿地面积25 km2。保护对象是完整的、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。草海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,水面海拔高度2171.7米。草海平均水深2米,现有水生维管束植物49种,因此得名“草海”。 鸟类是草海极其重要的生物资源,现已发现的鸟类有224种,从2005年至今,每个越冬期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均在1100只以上,且逐年呈上升趋势。草海气候具有光照丰富、冬暖夏凉、冬干夏湿的高原气候特征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,是旅游观光、避暑疗养的理想胜地。在我国为数不多的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,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、典型性、重要性、生物多样性、气候的特殊性都具有明显的代表意义,在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”中被列为一级重要湿地,是我国三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,是我国八大候鸟越冬地之一,“全球十佳湖泊观鸟区之一”被誉为“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”和“贵州旅游皇冠上的一颗蓝宝石”,“天然博物馆”、“物种基因库”、“鸟的王国”已经成了草海的代名词。
  二、草海的历史及地位
  草海的历史是一个变迁的历史,总体上可分为自然衍化和人为影响两个阶段。
  据考证,草海形成于15万年以前。草海几经苍桑,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,草海的自然衍化总体上经历了产生、消亡和复苏三个历程。
  据考证,早在更新世初期,草海的雏形是一条古河道,是长江上游洛泽河的一级支流的河段。到中更新世末期,由于地质构造运动,断层构造活动使草海断块下陷而积水成湖,草海得以生成。之后,由于草海下游地区地下裂隙通道,落水洞等岩溶作用发育以及河流溯源侵蚀作用,草海漏水而成为无水盆地,沧海变桑田,草海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彻底消亡。据《威宁县志》记载,1857年“落雨四十昼夜,山洪瀑发,夹沙抱木,把盆地大部分落水洞堵塞,水淹盆地,大水时涨至城南斗姆阁门外,并以今大桥为界形成南北两海(南海又称东海,系草海主体部分,北海又称西海、下海子) 。”“(1860年)水忽大涨,两海遂成一海,名曰草海”,草海得以复苏,水域面积达45km2。1958年,有关部门制定了综合治理草海的计划,实施了排水工程,草海水域面积减少到31km2;1970年到1972年,实施了第二次排水工程,使草海水域面积锐减到5km2,自此开始,草海人为消亡了整整十年; 1980年,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域。1981年启动蓄水工程,设计水位高程为2171.7m,1982年水面恢复到25km2 (实测为19.8km2 )。草海重新蓄水后,水生植物、鱼类、鸟类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,草海又呈现一派勃勃生机。
  纵观草海变迁的历史,说明了草海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,这是在今后草海的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。1985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草海自然保护区,成立保护区管理处对保护区进行管理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
  1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060C6C2E20674FC3.jpg
  2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6D4DF116D252484B.jpg
  3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3B7FC7EDDA1141A9.jpg
  4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B03C4EED6D454D29.jpg
  5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51E27D92F3EB4667.jpg
  1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060C6C2E20674FC3.jpg
  2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6D4DF116D252484B.jpg
  3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3B7FC7EDDA1141A9.jpg
  4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B03C4EED6D454D29.jpg
  5. http://pic1.arkoo.com/nnr0201/picture/51E27D92F3EB4667.jpg

新闻资讯

     

    启事商讯

       
     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      京ICP备05067984号-35
      基于E-file技术构建